top of page

專訪陳政雄顧問(一之一)



撰文 網誌小編

前言


專訪陳政雄顧問,是網誌小編團隊興奮期盼、同時又感到惶恐的任務。興奮的是能夠有機會訪問這樣一位對於台灣印刷產業具有重要貢獻的人物,惶恐的是二、三小時的訪談,事實上無法完整介紹與傳達關於顧問的資訊。因此,在與陳顧問相見的第一時間、訪談尚未開始之前,小編就立即向陳顧問提出了再次訪談的請求。蒙顧問欣然同意,小編在此先向大家預告,本篇之後還將會有接續的訪談報導,敬請期待!


此行專訪,事實上可說是小編私心自肥的學習請益之旅。小編早年在「通翊分色」公司服務時,承蒙老闆 彭新釗先生與夫人栽培,能夠有機會學習電子分色與數位排版科技的觀念與知識。當時 彭先生指定了一些資料讓小編研讀,是幾冊厚重的電子掃描機原廠技術手冊,再加上厚厚一疊,許多期的「印刷人」雜誌, 彭先生教導小編:「印刷人」是由陳政雄先生創辦的專業雜誌,這是小編首次聽聞陳顧問的大名。之後,印刷產業開始進入數位時代,小編有許多機會參與協助公會前輩的企業數位化歷程,得到許多寶貴的機緣,能夠在公會的各項活動、講座、技術研習場合中一睹公會前輩們及顧問演講的風采。活動中總可以見到顧問以他特有的、溫和的說話語調,為大家詳盡解說各種科技趨勢、歷史與演進,識見廣博、言談優雅,令人欽仰。用現在的語言來說,小編從很久以前,就已經是陳顧問的「粉絲」了!


於是小編斗膽設定了一個粗略的訪談框架,想要從:「個人修煉」、「事業經營」、「公眾領域」等不同層面來對顧問進行訪談(挖寶),希望能夠幸運一窺陳顧問卓越識見與成就的由來!



到訪


採訪小組在 09:00 抵達興臺印刷,與所有印刷廠相同,空氣中瀰漫著熟悉的油墨與紙張氣味;不同的是整個場域中還充滿了一種興臺特有的、多年前小編因公務前往送件時就已經感受到的「氣息」。


各位或許猜想小編想說的氣息叫做「文化」,但「不是」!應該說「不只」!那是一種與藝術文化並肩同行的、甚至超越文化的、相互信任支持的一種氣息。多年前,小編經常送件到興臺印刷的 DTP 部門,部門內裝置了在當時相當先進的 Scitex 組頁系統,有緣見識到一些景象。那時令小編印象深刻的並不是組頁系統,而是放在組頁系統旁邊的桌上、標準光源之下、被妥善保護的「原畫」,而且還不止一幅,應該是一整冊出版品中的原畫都在這裡了。那些理論上在美術館中才得以拜見的原畫,被運送到組頁工作室中,全是為了精確再現原畫的色彩。小編得此奇妙機緣,當然也就順勢,在近乎夢幻的近距離欣賞了被嚴密保護的原畫。


興臺展現了印刷產業一個重要的面向,它如此接近藝術歷史文化傳播的源頭,於是它也成為了這個重要源頭的一部分。今日再訪興臺,這份「氣息」依然充滿、然而又更加精煉了。連上樓梯拐過轉角,都能遇見蒞廠商談印刷出版事宜的藝術家來與顧問打招呼,這似乎就是興臺的日常。




導覽


陳顧問親自帶領小編團隊參觀廠區內的各項設施,同時為我們進行解說:

  • 興臺目前有六十多位員工、其中十多位在北部負責故宮相關業務;

  • 裝設二部印刷機(五色、四色各一部);

  • 每年大約製作出版二百多本作品集。

  • 「興臺」於1945 年在台中市區創立,

  • 1958 年創辦人建設首棟現代化廠房,

  • 1969 年陳顧問繼續建設前棟廠房,也就是目前辦公室所在的建築⋯⋯


顧問步伐相當快,一邊走一邊流暢地拋出連串數據,小編們緊跟提筆埋頭猛記,不過心裡偷偷在想:不是這個啦!我們想要請教別的⋯⋯。然而,跟隨著顧問的腳步在廠區裡穿梭,聽著顧問信手捻來說著一些用品、一些事物的典故,才豁然明白,原來興臺的深厚底蘊,就在它的日常之中。


穿過第一部印刷機房,顧問笑著輕拍印刷機師傅的肩膀說:「這位是老同事了!他是一位色彩大師!」師傅靦腆地笑起來,轉頭對小編團隊說:「我 14 歲就來興臺了,今年六十多。」



穿過紙張儲藏處的通道,顧問輕輕指了一台造型奇特的裝置,是三十多年前自己到日本買回來的省力裝置,在小編眼中,這個裝置看起來竟還像是新的。


繼續前往二樓,在樓梯口看見一張 A4 大小的、手寫的「在職教育通告」,公告二月十七日將辦理的訓練活動。有些公會前輩可能早已知曉,但年輕的公會伙伴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這項「每星期五上午七時十分」舉行的訓練活動,早在 1976 年「印刷人」雜誌開辦以前就有了,至今已經連續執行有 50 年,從未間斷!



往二樓的樓梯間平台處,展示了一幅創辦人 陳耿彬先生(顧問的父親)拍攝的台灣水牛影像。靠近看,會發現這是一幅由四千多幅小型黑白照片構成的大型「蒙太奇」影像,所有影像都是由創辦人與顧問所拍攝記錄的台灣影像精選 400 多張為基底圖片而來。若將創辦人與陳顧問拍攝時間的跨度相疊起來,這個牆面中的影像跨越了將近九十個年頭,全數都是父子聯手接續紀錄的台灣影像,無價的時代珍貴寶藏。



進入二樓的一個空間,當中展示許多興臺的重要史料,創辦人塑像上方相當醒目的「興臺」二字木匾,顧問為小編團隊解說了興臺命名的由來:

「興臺」是創辦人以顧問的祖父 陳昌先生在 1931 年開設的雜貨批發商號為名創立的,這片木匾,即是當年祖父開店時的招牌。



顧問還向小編團隊透露了一個與辦公室中「福德正神」畫像有關的、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是這樣的:顧問一家人都知道,創辦人在 1945 年親手繪製了一幅「福德正神」像,全家也誠心供奉,每日敬拜祈求「福德正神」保佑平安。直到進入數位世代,顧問開始將創辦人的許多影像、作品進行數位化典藏,陸續進行了許多年,到了 2015 年,只剩這幅天天敬拜的「福德正神」像尚未典藏了。於是恭敬請下「福德正神」畫像,卸下畫框,竟赫然發現畫像背後夾藏了一張創辦人的珍貴「登錄寫真家證書」。顧問說道,當時創辦人在日治轉民國的變局下,為了避免因政治變遷而可能引致的各種疑慮,才將登錄證書深藏於「福德正神」畫像背後框內,而全家人竟然完全不知此事。在整理典藏神像作品時,才驚喜地發現代表創辦人一生成就的「登錄寫真家證書」竟然夾藏於此。顧問表示,竟然能在 2015 年父子 80 年影像聯展中讓創辦人重返榮耀,實在是莫大的欣慰。小編們大受感動,原來不只「福德正神」保佑、創辦人也時時守護著興臺!




「色彩」與「味」


顧問繼續帶領小編團隊參觀工作部門,見到許多複製畫作品正在製作流程中推進,從色彩的監控管理、作品的噴墨印刷,到成品的裱褙處理與精細的包裝,可以明顯感受到所有同仁都是以一種專注穩重的態度,審慎地以各自專業修為執行手上的工作,這也是一種興臺特有的「氣息」。


顧問告訴我們,興臺有二項重要的核心能力:


一是「色彩」

興臺對於精準色彩的堅持與努力,以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小編對於印刷色彩管理工具運用與實務有一些淺薄的經驗,在工作現場實際見識到各式噴墨印表設備加上精準運行的色彩科技工具,精準複製歷史藝術文物,加入典藏等級的裝幀。感受到多年來,興臺精準運用色彩科技重現原作的「氣息」始終如一,然而又不斷精進、不斷超越,運用科技重現千百年前的藝術文物,還是覺得讚歎,進而有種莫名的感動。


二是對於「味」的理解

興臺的展示室內懸掛著許多畫作,一開始,小編們以為這裡是展示複製畫的空間,經顧問解說,才知道牆面上的作品中有許多是珍貴的原作。原作是珍貴的,然而原作的媒介只有一份。但我們知道,原作中所蘊藏的藝術與創作意念也是珍貴的。通過現代化工業精心製作的複製畫作,小編也通過其中的筆觸、材質、清晰地觀賞到、感受到、觸及到原作想要傳達珍貴意念。顧問說,只有精確色彩並不足以擔負最重要的使命。對於創作者、對於藝術文化的傳播、對於作品的理解,以及與藝術家心中想要的光影效果掌控,才是興臺能夠受到客戶倚賴的原因。這或許就是顧問所說的「味」吧?小編斗膽猜想。




影像紀錄者


接著顧問帶著小編們欣賞了歷年來紀錄的許多影像。小編注意到顧問自己似乎不太使用「攝影」這個詞彙,而是稱呼自己是一位:「影像記錄者」。小編覺得:其實顧問不只用相機來記錄影像,顧問本身根本就是一個會走動的「影像記錄兼播放器」。每一幅影像,顧問都能娓娓道來紀錄影像當時的情景,小編們有如親臨其境,一起感受影像中的故事與感動。



或許是創辦人的啟蒙與引領、跟隨明師學習,或許因為興趣、更或許是因為在尋訪紀錄影像的歷程中,親自見證了無數台灣的美。每年出版的「台灣風景週曆」是顧問力行台灣影像記錄的成果。到 2023 年,「台灣風景週曆」已連續發行 57 年,持續記錄台灣風景影像,每冊週曆平均約收錄 200 幅影像。 57 年來顧問已發佈了超過一萬一千幅台灣風景影像!那麼,顧問實際紀錄累積的台灣影像有多少呢?(應該超過二十萬張,但顧問說他自己根本沒算過)顧問說:因為台灣影像在時代與自然變化下,是無法以價值估算的珍貴寶藏,紀錄台灣影像早已成為自己一生的「使命」。



陳顧問的數字


看到這邊,各位或許與小編一樣驚嘆,陳顧問身上產出的「數字」實在非常驚人。在小編有限的知識中,陳顧問不只是一位「印刷人」,同時也是「教育者」(台藝大客座教授)、「經營者」(興臺印刷董事長)、「管理者」(印研中心董事長)、「發行人」(印刷人雜誌)、「策展人」(TIGAX 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記錄者」(台灣影像)、「研究者」(台灣印刷史編著者)、「觀察家」⋯⋯,在許多領域都深入堂奧達成卓越的成就。


然而,不免令人好奇的是:顧問的一天也是一樣是 24 小時!到底是如何修持、精進才能獲致這樣的成就?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成就動機?還是內驅動力?如何善用有限的時間?每天的作息如何?⋯⋯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身為顧問的「粉絲」,小編如連珠砲般地拋出一連串疑問,急切地想要請顧問分享他的「秘訣」。顧問非常親切,知無不言,直接切入要點,然而接下來這個回答卻讓小編有點⋯⋯誒!?


顧問說:「每天都睡足八小時!」


以下是顧問典型的一天作息:

  • AM 05:15 起床、閱讀當日新聞

  • AM 06:15 出門跑步

  • AM 08:30 進公司、閱讀資料、日間進修

  • PM 12:00 午餐、中午固定午睡 1.5 個小時

  • PM 18:00 固定收看 NHK 新聞、夜間進修

  • PM 23:00 睡覺

每天睡足 8 個小時(夜間到早晨 6.5 小時,中午 1.5 小時),從不熬夜。


珮馨小姐在旁邊透露了一項顧問的特異能力:如果因為工作需要提早二個小時起床,只要提早二個小時睡覺就可以。醒著的時候體力完全 OK,不受睡眠時間彈性調整的影響。


小編覺得不可思議,轉頭向顧問求證:難道不會有太早而睡不著的狀況嗎?


顧問竟說:不會啊,我通常二分鐘就睡著了!


⋯⋯這是什麼情形?顧問您今年 81 歲耶⋯⋯理論上,應該會卡淺眠吧?


小編們覺得自己頭上的空氣中開始隱約閃動著「三個字」⋯⋯


靖弘常務理事曾經透露一個小秘密(很多公會前輩早就知道了):天候適宜的日子,顧問經常打著赤膊、穿著小短褲在中興大學的運動場跑步⋯⋯


由於擔任上市企業的獨立董事,顧問常需要閱讀企業經營績效的資料,從報紙上的股票版讀取數據時,毫不費力,不需要戴眼鏡。


小編們互相看了看,剛剛小編們頭上隱約閃動的三個字現在清晰無比了,是「奧少年」三個字⋯⋯唉!


小編們在顧問身上還見識到了「持之以恆」的威力。


以下是一些與顧問相關的數字:

  • 每天寫日記(從年輕就有的習慣,後來都記在「台灣風景週曆」上)

  • 「台灣風景週曆」已連續發行 57 年

  • 每天約書寫二千字、假日八千字(手寫於稿紙上,換算下來,每個月約寫作 8 萬字)

  • 1976 年「印刷人」雜誌創刊(每期至少五篇專業文章,最近一期是第 271 期)

  • 每週五上午進行在職教育訓練(連續 50 年)

  • 1986 年開辦 TIGAX 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二年舉辦一次,至今已十九屆)

  • 展出總攤位數:1 萬 4473 個攤位

  • 參展廠商家數:3677 家次

  • 蒞臨觀展人數:104 萬 6324人

  • 展出產品總值:新台幣 326 億 3519 萬元

  • 帶動交易產值:將近新台幣 2000億元


小編不禁自省,常常不成熟地認為想要將事情做好,必須付出更多的、額外的時間與精力,還需要超凡的努力與拼搏刻苦的精神。殊不知,保持良好的身體才是造就一切成就的基石,而正常的作息,又是運行良好身體的基礎。顧問毫無保留地向我們顯露,非凡成就的原點,原來近在眼前、如此清晰,一切都來自日常的累積。




小編團隊在專訪當日也認真地向顧問請益,有關求學、求知的種種歷程。由於當日所見所得實在太過豐富,請容小編努力整理,再繼續於網誌發佈,敬請各位期待!

(一之一)


387 次查看0 則留言

תגובות


bottom of page